close

台北信用貸款土地缺錢急用哪裡借錢內容來自hexun新聞房貸桃園中壢房貸

透視中國油價問題背後的博弈

新北五股汽車貸款■ 環球財經副總編輯 張捷油價問題屢成焦點今年“兩會”結束後不久,國傢發改委發出通知,自3月20日起上調成品油零售價格。這次調價有兩大特點:一是間隔很短。2012年2月8日發改委已上調過一次油價;二是幅度較大。過去油價上調幅度大多約300元/噸,這次則大幅上調600元/噸。對此,發改委價格司官員解釋,2月8日提高成品油價格後,國際油價大幅攀升,創2011年4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對於發改委的解釋,很多人將信將疑,認為理由背後多半是石油壟斷國企對實體經濟的食利。然而其後國際油價又快速回落,迅速達到瞭下調油價的區間。5月9日國傢發改委通知,從5月10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330元和310元。由於油價回落的趨勢不減,各種預測的聲音認為油價應當在6月份再度下調。油價的起起落落,伴隨著漲漲跌跌的爭議聲。我國的油價到底該漲該降?合理底線又應該在哪裡?中國油價真的不高在對油價的質疑聲中,比較響亮的一種是我國的油價高於美國。確實,以美元計算,美國為3.89美元/加侖,中國為4.01美元/加侖。然而,美國是惟一油價低於中國的發達國傢。歐盟的油價,平均為7美元/加侖。其中德國、法國、英國每加侖的油價,分別達到8.52、9.63、8.97美元,比美國高出1倍還多。即使對比發展中國傢,包括許多比中國收入水平低得多的國傢,中國的油價也是偏低的。比如,1加侖燃油,在越南為4.20美元,印尼為4.62美元,斯裡蘭卡為5.53美元,印度為5.98美元,巴西為6.55美元,泰國為6.66美元。最為耐人尋味的例子是挪威。挪威為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國,第六大產油國,但每加侖的油價居然高達9.92美元。在東亞發達地區,中國臺灣為4.56美元,新加坡為6.32美元,韓國為6.85美元,日本為6.97美元,香港為8.37美元。在這裡我們還不能忘記的是中國油價裡還含有每升1元的養路費。中國的油價到底高不高?發改委此前曾表態中國裸油價和美國相當,也就是不計算我們的燃油養路費以後的價格。彭博社日前發佈的一個油價對比報告顯示,中國油價排名第42位。榜單中所列的55個國傢和地區,比中國油價低的委內瑞拉、沙特和科威特等等都是全球最主要的產油國。中國目前原油對外依存度已達57%,是能源消費大國,經濟的發展仍主要靠大量耗費能源來驅動,因此通過價格杠桿提高油價可以起到資源節約的作用。彭博社發佈的油價對比報告,依據歐洲能源門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及彭博社自身公佈的數據等進行統計分析。報告顯示,全球油價最高的三國分別是挪威、丹麥、意大利;最低的三國分別為委內瑞拉、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與人均收入相比,油價負擔排名最高的三國分別為印度、尼日利亞和印度尼西亞,油價負擔最低的三國為委內瑞拉、科威特和阿聯酋。油價負擔的計算方式是,以97號汽油每加侖的價格,除以該國(地區)的人均日收入。以此計算,中國油價全球排名第42,但油價負擔排名全球第4;中國香港全球油價排名第7,油價負擔排第31名。報告指出:中國人均日收入為16美元,一加侖97號汽油價格5.31美元,約占其國民日均收入的34%。香港的人均日收入為101美元,在香港買1加侖97號汽油價格約占當地居民日均收入的8.8%。香港居民所支付的汽油價格比大陸居民高出瞭72%。挪威的這一比重僅為3.6%。低油價補貼的是富人和全世界報告說中國的油價負擔高,但是我們應當註意到的就是由於美國是“車輪上的國傢”,油價基本上是全民的平均負擔,中國的情況卻不是這樣。中國的汽車保有量是1億輛出頭,刨去貨車、公車和擁有多輛車的富人,實際上的車主也就是幾千萬人,這相比中國的10億人而言,隻不過是中國的TOP5%的人群,中國絕大部分的人是沒有車的,低油價福利和油價當中的補貼,實際是被極少部分富人占據的,雖然大傢的日常生活的公共汽車和日用品運輸生產也消耗汽油,這與私傢車主的耗油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中國的低油價就是補貼富人,隻不過在中國有車族是有話語權一族。如此一來,就不難明白到底為上調油價而痛心的主要群體是什麼人瞭。而且中國的外向型經濟大多數是耗油經濟,內向的生產更多的是耗煤的,中國的低油價也是補貼全世界的。在一片對油價上漲的詬病中,筆者要問的是:油價為什麼不漲價?憑什麼不能漲價?且不說我國油價相比世界上大多數發達國傢都不高,再看看我國石油進口與消費量,就應該明白我國的能源態勢是多麼緊張瞭:據《2011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預計2012年中國石油(601857,股吧)表觀消費量4.93億噸,同比增長5%。而全年原油產量保持在2億至2.2億噸左右,原油凈進口量預計達到2.66億噸。去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56.3%,這種態勢在今年將會繼續攀升。我們不妨計算一下,如果讓中國的油價與歐洲或者日本接軌,漲1倍左右,以現在平均每升汽油8元的價格計算,可以得到的漲價多出來的錢款大約是3萬億元,倘若以此漲出來的油價來充實我國的社保體系,顯然比某位經濟學傢經常鼓吹的把我國外匯儲備的一半分給每個國民,每人可分得1萬元的煽動性說法要靠譜得多,也要利國利民、有意義得多瞭。國際油價連續降低背後的大國博弈國際油價最近連續降低,其中所隱含的一個重大博弈即是:明確打擊俄羅斯新總統普京的上臺。國際油價的下跌是與美國連續公佈石油庫存超標分不開的。在石油庫存超標的情況下,西方世界還有意拋售石油戰略儲備,打壓油價的用意非常明顯。美國能源信息署(EIA)3月28日公佈,美國原油庫存增加710萬桶,大大高於市場預期。此外,美國能源部和法國政府透露瞭釋放戰略原油儲備的意願。4月,美國能源信息署繼續公佈報告說,截至4月13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連續第4周增加,增幅為390萬桶,遠遠超出市場預期。報告同時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美國原油需求減少2.7%,汽油需求減少2.8%。5月,美國石油協會(API)又公佈,截至5月11日一周,美國原油庫存大幅增加660萬桶,遠多於預期的增加170萬桶。這樣石油價格從110美元/桶左右迅速回落至90美元一線。5月7日,俄羅斯新總統普京就職上任的第一天,他簽署瞭兩個總統令:一是提高退伍老兵待遇,二是大幅度提升國傢投資在經濟中的比例(也就是二次國有化)。兩個總統令中,第二個總統令顯然更為重要。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花瞭20多年時間,雖然GDP堪堪回到1991年蘇聯解體前的水平,但質量和內涵已經大為下降,現在隻是賣原材料和能源的GDP瞭。俄羅斯的財政平衡,依靠的就是石油美元。俄羅斯現今是世界第一大產油國和出口國,但其石油儲量隻列世界第7,遠遠小於沙特、委內瑞拉等國傢,但是俄羅斯有3億人口,石油經濟的可持續性是有問題的。俄羅斯必須繼續國有化,這個過程當中需要資金,也離不開石油經濟的穩定,石油價格下滑就是對俄羅斯崛起的重大打擊。國際原油價格問題不僅僅是經濟的博弈,也是國際政治的博弈,對此需要認識清楚。油價不漲就會油荒為瞭維護國內價格體系的穩定,我國油價一直處於限價政策的管控之中。2007年國際油價暴漲到每桶147美元的時候,我國的油價也一直維持在每升6元人民幣的低水平。事實上中國的油價早該漲瞭,目前的油價上調隻不過是“補漲”,還是處在一個逐步與國際油價接軌的過程中,如若不接軌的話會造成更大的問題。國內油價上漲是大勢所趨。油價上調老百姓肯定不高興,但是我們的目光應該放長遠,筆者自己就有好幾輛大排量車,但還是支持漲價,再不漲價的話我們得到的不是便宜的油,而是油荒。以油價/金價比來看,從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至今,金價從35美元/盎司漲到1700美元左右,漲瞭50倍;按照這個比例,如今的油價還存在相當的上升空間。對此,國人同樣應有清醒認識。打破國企石油壟斷會導致油價暴漲外界一直在說我國的石油行業是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三桶油”壟斷,似乎中國社會普遍抱怨的石油價格問題都是由低效率的國企壟斷造成的。但隻要我們冷靜地進行邏輯分析,就會發現流行的“打破石油行業國企壟斷”的說法實際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倘若我們果真在石油領域徹底放開資本競爭,結果將是外資控制我國石油命脈和油價的暴漲。首先我國的加油站行業是開放的,各種資本都可以隨便進入,相比之下加油站從哪裡批發油是個更有意思的問題。現在中國已經有很多外資加油站瞭,如殼牌、道達爾等等,這些跨國石油壟斷巨頭手中抓的油比我們國內的壟斷石油國企要多得多,為什麼他們不用自己的油而要批發中石油、中石化的油呢?而且中國的煉油產業也很開放,各地方都有自己的煉油廠,同時還有合資的煉油廠,為什麼不去地方煉油廠批發呢?中國原油業沒有開放的領域隻有兩個:采油和石油進出口,而這兩個領域在任何國傢都不會向外國資本開放,都是由本國壟斷油企代表國傢利益壟斷采油和石油進出口業務的;之所以我們的油相對便宜,是由於我們在境內采的油成本低廉,如果在采油領域向外資開放,實際上是外資要來分一塊采油利潤的蛋糕;現在外商在加油站等渠道已經投資很多,為什麼不賣自己的油呢?是因為他們自己的油比我們中石油、中石化的油要貴。再說原油的進口,現在我國隻有三大石油壟斷國企才有權利和資格進出口石油,這個事實不假,但這卻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以美孚為首的著名的“七姐妹”也就是七大石油壟斷巨頭控制著世界石油產業鏈,現在這“七姐妹”也發生瞭合並,隻有埃克森美孚、殼牌、BP、雪佛龍4傢瞭,而阿拉伯等石油出口國基本是壟斷的單一國傢石油公司。如果中國在石油進出口領域放開競爭,人們可能會認為市場競爭會導致油價降低,但殘酷的歷史事實是多元競爭的結果恰恰相反,讓中國的很多傢企業面對世界的壟斷石油商們,這就如中國的眾多鐵礦石進口企業面對世界三大礦山一樣的道理,不是把進口油價打低,而是把進口油價炒高,就像我國鐵礦石進口領域那樣,想一下為什麼中國要不斷提高鐵礦石的進口集中度就應該明白:錯誤的道路不能再走瞭。外國人忽悠中國人隻要石油進口權多元化,進口油價就會便宜,但事實恐怕正好相反。外國的成品油是很貴的,否則中國香港等地的油價就不會那樣高瞭。外資最想進入的是采油和石油進出口兩大領域。一旦中國在石油進出口領域全面放開,中國的石油進口就會走到鐵礦石的老路上去,石油就會不斷漲價,最後都是由老百姓買單。所以與市面上甚囂塵上的“打破國企壟斷”論調相反,國傢應該牢牢掌控采油權和石油進出口權。很多主張石油行業反壟斷的人根本沒有說實話,他們總說中國是國傢壟斷,美國是民營公司經過自由市場競爭自發形成的壟斷,但是想一下美國為瞭石油打瞭多少場仗,背後當然是有國傢利益來支撐的,美國石油能夠便宜的背後是美國的龐大軍費。中國的石油公司拓展海外市場,沒有中國的炮艦做後盾,地位就非常不平等、非常脆弱。美國的石油公司實際上才是更強大的國傢壟斷企業,中國的石油企業如果此時被削弱,隻能是被更加深入地盤剝。這些被盤剝的利益,最後必定是要消費者買單。石油進口打破壟斷的結果就是中國的石油進口步上鐵礦石進口的老路,完全被外國人控制。全球石油供應鏈是怎樣運作的?觀察中國的石油問題,不得不從全球石油產業鏈的大框架下去看待。眾所周知,中東的阿拉伯產油國是世界油庫,原來阿拉伯國傢的石油產權都處在為外國資本分割下的離散狀態,但美國對於阿拉伯石油企業的政策與西方列強對待中國的反壟斷迥然不同,他支持阿拉伯國傢國有化自己的石油產業,目的就是把中國等後發國傢擋在石油市場大門之外。道理很簡單,如果阿拉伯的石油企業還處在離散狀態,中國人進去買油,可以在不同賣傢之間互相壓價。但是石油國有化以後,購買者面對一個國有石油壟斷巨頭就沒法再壓價瞭;而對於美國等西方國傢來說,他跟中東產油國都簽有長期石油合同,這些長期合同是把石油價格完全釘死的,不管石油市場如何漲跌,都不影響合同協議價格的執行。由此可知國際石油的漲跌就是針對中國等後發工業化國傢的,而西方去買油都是按照長協規定的低油價來走的,世界的石油大部分都不是所謂的國際價格。在石油產業國有化過程中,石油公司股權發生變更並不影響公司對外簽訂合同的法律效力,阿拉伯國傢在其石油國有化之前,對於簽訂的所有石油合同都是要承認其效力的,這樣美國等西方國傢的石油長期協議受到保護;隻不過對於石油市場的後來者來說,對不起,你再買我的油就要按照國傢壟斷價格來執行瞭。這種制度的結果就是加大瞭早期進入取得長協的國傢與後來者的價格差別,這樣的價格差別給西方帶來瞭廉價的能源,讓西方的產業在競爭當中取得競爭優勢。而中國恰恰就是這樣一個國際石油市場的後來者。與此同時,歐佩克組織的石油限產政策,其實是給每個產油國發出石油生產配額,產油國拿到這個配額都是跟長期石油合同綁定的,不管國際油價如何漲跌,你要是沒有配額,就算有錢根本也買不到油。某些中國“公知”一談到油價,隻知道單方面地把我國油價跟國際油價作對比,不看中間的配額問題,看一下稀土的配額存在造成瞭怎樣的價格上升和國內外的價格差價,就可知配額是比產品本身還要貴的東西。非歐佩克產油大國隻有俄羅斯,但俄羅斯出口石油也有一堆苛刻條件(比如巨額預付款等等),況且俄羅斯石油出口中國的話隻能陸地運輸,比起中東石油的海運來說,成本高得多。一言以蔽之,中國的買油形勢非常艱難。因此對於中國不是國際油價是多少,中國就能夠在國際上按照國際油價買到油的,中國的實際付出比國際油價要高很多的,但是這些付出難以公開,國際石油貿易當中的生產配額交易或者附加條件,是高度的商業機密甚至是國傢機密,因為他已經關乎到一個國傢的安全,但是如果中國的石油企業這樣解釋問題,則會更加被動。不要跟成品油凈出口國比油價如上所述,緊緊地拽住一個美國油價來類比中國油價,是一件荒謬的事情,更荒謬的在於:美國在2011年已經成為成品油的凈出口國,常識是不能拿成品油凈進口國跟成品油凈出口國比油價的。而且以20年的眼光來看,美國才是事實上的世界第一產油大國,我們跟美國比完全沒有優勢。我們往往隻是把目光集中在科威特、阿聯酋等中東產油國,但經常忽略瞭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石油產量超過科威特和阿聯酋這一事實,而且這兩大產油國都屬於北美自由貿易區,事實上是被美國控制的。我們不應該跟美國比油價,而應該跟歐洲比;但就是跟歐洲比我們也很不利,歐洲國傢也大量跟產油國訂有石油長協,況且歐洲還可以從俄羅斯大量進口石油,俄羅斯通往歐洲的石油運輸管道也很暢通,很多東西是前蘇聯控制東歐歷史形成的,中國和東亞是無法比的,中國通往俄羅斯的石油管道是不暢的。即使這樣,出於維持均勢的地緣政治考慮,俄羅斯輸往東亞的石油大部分也都賣給瞭日韓。中國的油從何而來?為什麼中俄戰略夥伴關系在石油問題上沒有體現出來?這是因為石油關乎俄羅斯的根本利益,俄國不會輕易拿自己的根本利益去討好任何人。俄羅斯的市場經濟轉軌事實上是失敗的,之所以現在看起來日子過得還不賴,完全就是在享用高油價的紅利。而且俄羅斯的石油儲量並不比中國多多少,中國石油儲量是60億噸,俄羅斯是80億噸,沙特是380多億噸。俄羅斯是以世界第7的石油儲量生產瞭世界第一的原油,實際上是在吃子孫飯。因此俄羅斯一定要把石油賣出高價,這就是俄羅斯一直不願意將中俄石油管道落實的根本原因——一旦管道修好,意味著俄國的油隻能賣給中國,在隻有一個買主的時候自然賣不出好價錢。另一方面,俄羅斯石油在海灣地區一旦有事的情況下,是東亞國傢的救命稻草;日韓等國為瞭相對的能源安全保障,在買俄羅斯石油的時候,更多地是考慮政治和戰略問題:一旦與美國關系惡化,被美國制裁,被封鎖石油通道,一定會如朝鮮一樣經濟崩潰,而現代經濟條件下由油荒引起的大蕭條,是會餓死人的。很多人會說,中東有配額限制,俄羅斯又是如此“狡猾”,我們還可以去非洲找石油;但是,非洲石油領域中國同樣很難進入。非洲的問題就是政治穩定和軍事沖突,中國要得到非洲的石油,沒有軍事力量隻能是給非洲大量的援助和建設投資,但是你的投入一旦有取得石油資源的效果,西方勢力就要插手以軍事行動和政治顛覆來幹擾和打斷中國的石油資源開發,看看利比亞、南蘇丹就明白瞭。石油還跟其他資源不一樣,西方國傢的經濟建設已經基本完成,其他資源他並不是很需要,比如鐵礦石等,隻要把相關資源價格炒高、西方資本能多掙錢就滿意瞭。但是對於西方國傢來說,石油也是要命的東西,拿著再高的價錢買油他也不幹,這裡競爭的根本不是價格。國際市場上能夠用高價解決的問題實際上已經很簡單瞭,而你用高價也擺不平的問題才是真正要命的戰略問題。在全球石油供應鏈上,沒有軍事力量作支撐,地位就非常脆弱,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還有人會說在全球化的條件下,有完備的國際原油市場,可以直接去國際市場上買油,軍事手段、零和博弈的冷戰思維已經過時——但問題是資源供給是性命攸關的戰略問題,這個問題對於大國和小國來說意義是非常不同的。對於小國來說,缺什麼直接去國際市場買就行瞭,而對於大國來說則是不現實的,有些東西是有錢買不到的,而且你買瞭就要影響別人,別人就會限制你。經濟學傢們很少關註小國與大國的不同,但是不註意這個關鍵性差異的話,做出來的理論模型就有問題。更何況國際市場的價格是一個參考的期貨價格,在這樣的期貨市場,你要實物交割卻是需要配額等各種限制才能夠完成的,世界上中國是做不到通過期貨購買交割來取得石油的。在全球化的前提下,地球就是一個封閉系統,經濟學模型因為開放性或者封閉性的邊界條件假設不同,得出的結果也是完全不同的。在能源需求問題上能夠與中國相提並論的國傢是美國這樣的大國,但美國是全球霸權國傢,他控制著全球能源渠道。所以完全按照市場化、按照國際油價來滿足石油需求問題,小國可以,大國不可以。中國石油戰略的關鍵一步近日媒體報道,重啟原油期貨的方案已由上海期貨交易所、國傢發改委財政金融司、證監會期貨部等共同起草並修訂,其原則性框架包括美元計價、基準油、離岸交易、保稅區交割四大方面。建設石油期貨市場,是爭奪原油定價權的關鍵舉措,國內的石油價格應當是期貨市場價格,在期貨市場上中國的煉油廠來買入石油。而對於石油公司的石油開采業務,不妨可以變成采油服務合同和勘探服務合同,給石油公司采油費和勘探費,這些服務合同是可以各方競爭的,價格低廉和采出率高、環保好等最優的企業取得,中國有三傢大的石油公司就足以競爭瞭,所采出來的石油在支付瞭采油服務合同、勘探服務合同的費用或者份額以後,石油是歸屬國傢的,這些石油就可以在國內的石油期貨平臺上進行交易,交易所產生的利潤補充社保,給所有國人帶來福利。中國石油資源國有,石油企業成為采油或勘探服務公司這樣的模式在中國也不是首創,中國當前土地的招拍掛模式就是這樣的,由於土地的招拍掛,原來占有土地的單位私下轉讓土地,賺取土地暴利的事情被徹底限制,真正體現瞭土地國有國傢取得主要的土地收益和控制權。中國目前對於石油領域也是一樣的,資源是國傢的,完全可以徹底體現國有。油價高低的問題關鍵是石油利益的分配問題,不能讓低油價補貼和利益輸送給有巨大話語權的富人和外國經濟,而是讓石油價值真正屬於人民,石油價值得到的錢進入社保基金惠及全民。改善石油定價機制比成品油價格管制更重要,建立石油期貨市場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2-06-18/14259954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svi9ud41q 的頭像
    asvi9ud41q

    汽車貸款率利最低銀行2014

    asvi9ud41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