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蘇民眾借反對以房養老抒發對雙軌制怨氣

  

孟曉蘇(1949年12月-),男,生於蘇州,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教授。1992年進入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任公司總經理、董事長、黨委書記、中房集團總裁、中房集團理事長;1998年房改課題組組長,保障房建設最早提議人之一。孟曉蘇集高級領導幹部、企業傢和學者等多重角色為一身,既擅長宏觀角度洞悉中國房地產走勢,又長於實戰地決策房地產運作。他的專業思想與觀點對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產生瞭重要的影響。

  "以房養老"首倡者孟曉蘇: 兩因素使民眾擔心"以房養老"變味  

   本刊 《獨傢專訪"以房養老"首倡者孟曉蘇:"以房養老"有五大好處》 一文引發熱議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王紅茹 | 北京報道

  當"住房"和"養老"這兩個最能觸動老百姓神經的詞匯碰撞在一起,引起輿論的軒然大波就在所難免瞭。雲林縣企業貸款銀行

  日前,國務院公佈瞭《關於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幹意見》,提出"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中國經濟周刊》第一時間采訪瞭"以房養老"的首倡者--中國房地產銀行個人小額信貸開發集團理事長孟曉蘇(詳見今年第37期《孟曉蘇:"以房養老"有五大好處》)。

  文章刊發後,受到讀者和網友強烈關註,引發社會各界一場關於"以房養老"在中國到底是否可行的大討論,其中爭鳴聲不斷。9月24日,孟曉蘇再度接受本刊專訪,公開回應民眾疑問。

  "以房養老"比"賣房養老"更有保障?

  上海市統計局日前公佈的《本市城鄉居民養老意向調查報告》顯示, 逾七成受訪者贊同"以房養老"。僅有26.9%受訪者不贊同"以房養老",反對原因是:"以房養老易激發傢庭矛盾。"

  除上述調查,也有媒體對"以房養老"進行瞭調查統計,其結果讓人大跌眼鏡,約90%的老百姓選擇瞭"NO"。

  同樣是調查,數字卻大相徑庭。對此對立結果,孟曉蘇有自己的看法,"其他媒體調查的對象是不是老人很難說,而上海統計局進行的調查,的確針對的是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而且是專業的調查隊進行的,更為可信。"

  其實,圍繞"以房養老"的所有爭議,說白瞭,就是一個"錢"字。孟曉蘇曾根據國外標準的"抵押式以房養老"計算得出:"如果老人以評估價值500萬元的房屋參保,每月大約可得到2.6萬元;如果老人以評估價值200萬元的房屋參保,每月大約可得到1萬元。"

  對此,有一位煙臺的網友指出,"200萬元,目前存3年定期年利率是4.25%,每年可得利息8.5萬元。寧願賣房子養老,至少我還有200萬元本金。"

  對此,孟曉蘇表示,"賣房養老"在國外也是一種辦法。但是有一個前提是,國外養老金本來就很豐富,靠養老金養老根本不成問題,在此情況下,國外老人可以賣房,然後去養老院養老。

  "而在我國,尤其是那些隻有一套房的老人,如果賣瞭房,他住哪裡?如果通過保險公司做'以房養老'產品,至少房子老人是可以一直住下去到臨終老去。而且在生命期間,還能得到保險公司的其他保障服務。"永和房屋汽車貸款

  "以房養老"並非政府行為

  當國傢提出"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竟有一些過激言論聲稱這是政府在"算計老人的最後價值",是國傢在"變相補養老的大窟窿"。

  對此,孟曉蘇表示,從本質上講,"以房養老"是一種金融服務工具,是一種市場行為,是一種自願的、可選擇的、補充的養老方式,並非是由政府主導的社保體系與養老服務的替代品。

  同時"以房養老"也隻是一個小眾產品,它的推出,隻是讓老年人多瞭一種養老方式選擇,以便更加從容地安排晚年生活,基本上不會影響政府對老年人保障服務的大局。

  據孟曉蘇回憶,他在2003年提出"以房養老"的時候,民眾並沒有那麼大反對聲,尤其是2007年中央電視臺還專門做瞭調研,有一部分老人還願意參與。為什麼這些年老百姓的保障水平提高瞭,反而會出現這麼大的反對聲?

  "有兩個因素導致民眾意見大。"在孟曉蘇看來,老百姓的怨言並非針對"以房養老",主要因素是民眾對養老金缺口和延遲退休政策的擔心。

  "突然把延遲退休這個問題擺在瞭大傢面前,很多人認為是政府養老金有缺口,負擔不起養老問題瞭。所以一開展'以房養老'試點,大傢就認為這是政府行為,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另一因素是民眾對養老金雙軌制有意見,比如目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制度改革踟躕不前。"民眾對其他政策有意見,就借'以房養老'這個題材來抒發怨氣。"孟曉蘇建議,政府部門應盡快采取舉措取消雙軌制。"當養老雙軌制的問題解決瞭,人們對'以房養老'也不會有那麼大怨言瞭。"



新聞來源http://yt.house.sina.com.cn/news/2013-10-09/08432442756.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svi9ud41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